早期療育福利資源介紹
...........................................................................................................................................................................................................................................

早療中心 王秋萍

  對任何一位家長來說,當孩子有發展上的遲緩現象時,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否認、沮喪、接納、再積極面對的歷程,只是每個人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不一。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這樣的心情是正常的。只是,如果每位家長能將沮喪、否認的時間縮短,提早面對孩子的問題。這樣,不論是對自己或是小孩都是有幫助的。

  接著,您應該和醫師討論,了解孩子的狀況,及療育的目標是什麼,開始找尋療育的資源,儘早讓孩子接受療育,鼓勵孩子克服自己的障礙,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在療育的過程中,其相關福利資源包括了就醫、就學、生活支持、經濟支持,以下就各點來說明:

一. 就醫---篩檢、鑑定及療育服務
1. 評估鑑定:每人每年一次為限,於發展遲緩兒童評估鑑定醫療院所進行評估與鑑定。
2. 療育服務:可申請「療育補助」
•醫療院所(復健科) :個別治療、團體治療。
•早療機構(部分時制或日托) :日托可申請托育養護補助。
•到宅療育:向北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提出申請。
二. 就學
1. 學齡前教育安置型態
a. 融合教育:一般公私立幼托兒所,建議視需要搭配「醫療院所療育」、「早療機構時制服務」。
b. 特殊教育:早療機構日托班、公立幼稚園的「學前特教班」仍就需要「醫療院所療育」。
2. 「優先入公立幼托園所」鑑定安置:每年3月
a. 班別:公立幼稚園、公立托兒所、學前特教班。
b. 申請單位:學區國小輔導室。
3. 「轉銜入國小」鑑定安置:每年3-4月
a. 班別:普通班、資源班、特教班。
b. 申請單位:學區國小輔導室。

托兒所收托發展遲緩兒童巡迴輔導服務:
1. 申請方式
由托兒所檢附兒童戶籍及發展遲緩證明文件向本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申請,經評估符合資格者,由中心轉介本縣委託之巡迴輔導單位實地到托兒所服務。
2. 服務內容
a. 巡迴輔導團隊(治療師、特教老師、專家學者)實地至托兒所觀察、了解特殊幼童在與一般幼童融合於日常作息和學習的活動中遭遇之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法及有效之建議。
b. 帶領教保人員、家長共同討論兒童個別化問題,並訂定長短期教育計畫。
c. 示範教保人員指導幼生操作、學習能力、行為處理、人際溝通等技巧。
d. 提供其他資源與轉介相關服務。
三. 生活支持---(限身心障礙者及失能老人)
1. 輔具資源服務:(北縣輔具中心 8286-7045)
輔具評估、維修、諮詢、二手輔具回收與媒合。
2. 長期照護服務:(北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2968-3331)
•家務及日常生活照顧
•身體照顧
•照顧者居家或機構喘息服務
•居家無障礙環境設施設備改善方案與補助
•居家復健與治療等。
3. 預防走失—手鍊:(台北縣政府聯合服務中心2960-3456#5104)
4. 預防走失—捺印指紋建檔:(各地警察局分局)
5. 復康巴士—洽伊甸基金會 (02)2913-5777、育成基金會 (02)2503-8000
6. 身障者專用停車位識別證:北縣聯合服務中心 2960-3456#5104
7. 停車費優惠:各停車管理場、路邊收費崗亭。
8. 交通優待:身心障礙者及其監護人或必要陪同人。(愛心悠遊卡、陪伴卡)洽公所。
9. 視障者定向行動訓練服務:台北市視長者家長協會 2505-9885
四. 經濟支持
1. 療育補助:向「社會局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申請
2. 教育經費補助
3. 身心障礙者全民健保費自付保費補助:向服務單位或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課2960-3456轉3661、3664申請
4. 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向戶籍所在地「公所」社會課或民政課申請
5. 身心障礙者輔具補助:向戶籍所在地「公所」社會課或民政課申請
6. 身心障礙者托育養護費補助:向戶籍所在地「公所」社會課或民政課申請
7. 身心障礙者租賃房屋租金補助:向戶籍所在地「公所」社會課或民政課申請
8. 身心障礙者所得稅優待:向北區國稅局8953-5001轉273申請
9. 身心障礙者免徵車輛使用牌照稅(汽車使用燃料費沒有免稅):北縣稅捐稽徵處8952-8200轉629-636申請

  在照顧發展遲緩兒童的過程中,父母親應該建立自己的支援系統,善用自己身邊的資源。除了專業人員外,家人的心理情緒支持或管教的協助是很重要的,要尋求家族成員的支持,必須先讓成員了解孩子的特質、能力和限制,進而接納及建立對孩子的態度。唯有家人一致性的態度及提供孩子一個充滿關懷與支持的家庭環境,才是協助孩子建立成長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