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性協調障礙
...........................................................................................................................................................................................................................................

小兒科林宏琪醫師

  五歲的的佑佑是一個聰明的小孩,數字數量的觀念很好,語言表達也相當流利,然而媽媽卻表示他常常跌倒、平衡不好、也不會一腳一階的方式爬樓梯,穿衣服還會把它反過來穿,自從進入幼稚園後,老師也反映佑佑不會跟小朋友玩球,體能活動時動作總是慢半拍,碰到新動作也總以「我不會」或「我不想做」來逃避,吃飯也永遠是最慢的一個,媽媽接受老師的建議帶佑佑到醫院檢查,醫師診治後告訴媽媽,他懷疑佑佑是發展性協調障礙的小朋友......。

【兒童動作發展歷程】
  孩童的動作神經發展,大都遵循一定的順序,除神經系統隨著年齡漸大而發展外,後天的學習與練習機會也不可或缺。粗大動作由5個月大時開始會翻身、接著坐、爬,至1歲會站立、步行,兩歲會跑,精細動作由5個月大會伸手抓物,10個月大會以拇指及食指捏握,1歲半開始使用杯子喝水、使用湯匙取食、拿筆塗鴉,而後發展出更為複雜、精密的協調動作,以達成日常生活及學習之所需。

  動作的協調需倚賴感覺輸入器官(如視覺、運動本體感覺、前庭平衡覺)、腦部處理執行中樞、骨骼關節及肌肉群等的合作無間,才能在一連串的動作執行中具有力量、速度及平衡,以便正確、流暢地完成所要求的協調動作。若孩童因感覺訊息處理統合以及動作計畫執行過程中有了差錯,無法準確判斷動作的順序、所需速度及力道,就可能導致動作笨拙、不靈活,無法完成複雜協調性動作,若因此影響學習及社會功能,如在生活自理方面不會穿衣、扣鈕釦、綁鞋帶、刷牙及拿筷子進食等,在學習操作方面有書寫、畫圖、使用剪刀困難,握筆姿勢不佳的問題,就必須懷疑患有發展性協調障礙(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診斷標準及致病原因】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1994年最新版(DSM-IV)診斷標準,孩童因動作笨拙難以完成許多與年齡相符的協調動作,且明顯妨礙學業成就及日常生活活動時才會給予發展性協調障礙的診斷,此外,他們的認知智能應在正常範圍,並無合併任何身體或神經肌肉疾病,如腦性麻痺、肌肉失養萎縮等,同時亦不符合泛自閉障礙〈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的診斷。至於病因為何,至今仍不甚明瞭,目前只知不是因特定區域之腦神經構造受損或異常所致,推測可能是腦部因非特異性功能缺損導致動作計畫或訊息處理的缺失,根據目前最廣為接受的感覺統合理論,這樣的孩童無法同時整合來自視覺、運動本體感覺、前庭平衡覺的訊息輸入,以致反應時間較遲、動作執行較慢或不流暢、無法控制動作的力量、速度及平衡,無法完成二至三步驟的動作指示或一旦受到干擾即無法繼續。

【臨床表現及合併障礙】
  國內尚未有發展性動作協調障礙的流行率調查,根據國外的研究,約佔所有學齡兒童的5~8 %,且男生為女生的兩倍,這些動作協調障礙的孩童,常因跑步跌倒、撞倒物品、拿東西常掉、用壞玩具、生活自理顯得笨手笨腳而遭受家長的責罵,也常因不會和同伴或同學一起騎腳踏車、玩接球等遊戲時而受到嘲笑或受到排擠,學業方面也有抄寫速度較慢的問題,或在美勞、科學課程裡器具操作笨拙而被老師認為學習態度不佳或生性懶惰,自己也因此自我評價低落,個性上更顯得退縮、對活動的參與愈趨逃避。此外,發展性協調障礙的孩童也可能合併其他發展心理疾患,如約1/3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1/4至1/2合併學習障礙,包括讀寫困難、數理學科差,也有一部分孩童合併發展性語言障礙(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造成發音不清楚或語言表達、理解遲緩,這些合併的疾病會讓原本的動作問題變得更加複雜,需一併處理。

  或許有些家長認為,小孩只不過是動作笨拙了點罷了,等到長大一點就應該會改善,然而根據國外的長期追蹤報告,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孩童至青春期,仍有半數以上持續有同樣的困擾,除體育方面表現差,整體學業表現也相對低落,人際社交關係差,甚至合併行為問題、焦慮疾患等,問題不可謂不嚴重,家長不可等閒視之。

【治療方針】
  至於發展性協調障礙如何評估及治療呢?對於有動作困難問題的孩童,醫師會仔細地觀察評估,施行身體及神經學檢查,包括發展性協調障礙孩童常見的軟性神經學徵兆,同時排除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的可能,並後續安排治療師做更為詳盡的標準化動作測驗以確定診斷。診斷之後更重要的是積極的訓練介入,醫療團隊會根據孩童動作計畫或執行上的缺失,擬定完整的訓練計畫,以便改善其動作協調的問題,一般在訓練幾個月之後便可逐漸看到小孩的進步,孩童可藉由學習實用性的動作技巧,克服生活或學業上的相關問題。除了訓練之外,孩子的心理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和學校老師需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面對這樣的小孩宜採積極鼓勵而非責罵的教養態度,讓他多參加合作性的團體遊戲,如跳房子、跳繩,避免競賽性項目以減少挫折感,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成長,一步一步累積成功的經驗,進而建立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發展性協調障礙為一長期且複雜的兒童發展性疾病,特徵為動作計畫執行困難且影響小孩日常生活及學業,若無介入訓練,這些小孩會持續表現不良的動作技巧,甚至導致後續社會心理領域的缺陷,因此若能在學齡前早期發現,並早期訓練介入,學齡時預期出現的問題將可有效獲得改善。

...........................................................................................................................................................................................................................................